2025年危废行业的十二条规律!

蒋太波 危废行业分享
01/07/2025
Read count:16827
Reading font Large Middle Small

  

  规律一:危废行业正处于洗牌淘汰关键期,2027年有望迎来市场回暖从2020年疫情开始,危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暴露,山东危废市场在疯狂投资建设后率先迎来产能过剩潮。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纷纷在2022~2023年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这几年各个地区都已经出现了危废企业成本倒挂、经营亏损问题,但行业淘汰去产能尚未完成,亏损企业不甘心投资失败而继续追加投入去维持资质与运营,少数盈利企业也都出现了业绩显著下滑问题,无力支撑再亏三年的项目被迫退出市场,资金实力强的企业或能硬刚挺过淘汰。经过这一轮洗牌后,能达到一定的去产能和市场自我调节功效,因此2027年危废市场有望迎来市场回暖契机,危废价格有望迎来触底反弹。不过,2027年后危废企业并不能掉以轻心,淘汰赛后还有整合竞争,因为危废市场回暖、价格抵触反弹并不意味着市场一下子回归到历史高位,并不意味着再次迎来了水大鱼大的繁荣景象。

  规律二:危废资源化利用整体处于同质化低水平发展阶段危废无害化市场缺口填平后,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资源化是风口,一哄而上涌入资源化赛道,进入后才发现与无害化市场毫无二致,迎来了粗放式发展的二度碰壁。

  规律三:危废资源化不是大势所趋,高值化清洁高效利用才是正解资源化是危废处理的三化原则之一,在无害化与资源化市场产能过剩情况下,盲目追捧与押注危废资源化项目,必然存在巨大的投资技术经济风险。响应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降碳减污、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政策号召,广积粮、缓称王,做足行业积累,落实好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科学投资运营危废项目,才能迎来新建项目的一朝爆发。?规律四:危废行业降本增效未进入深水区,自主技术应用创新在降本增效中的成色尚显不足。1、裁员、降薪、组织结构调整是大多数项目降本增效常用三件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工艺消缺成为主流,系统性解决制约单位成本高企的能力存在显著短板;2、经营成本分析与控制往往止步于财务报表数据,而不能正面直击生产技术的低效落后问题,未能构建出自身单位成本与生产技术的直接作用机制与解决路径;大多数重视变动成本控制,而严重忽视了固定成本的变动特性与巨大的影响作用;3、大多数企业所谓的降本增效技改升级项目仍然停留在传统科目上,且严重依赖设备工程厂商,技改实际效果无法客观准确评估,影响后续深层次降本增效工作的持续推进。

  规律五:危废企业成本控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只是相对于过去高价危废时代的简单粗暴经营而言,因此行业降本增效工作仅仅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长期发展对企业降本增效与技术创新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规律六:废盐排海不是废盐资源化的出路,而是增加了无价值多组分杂盐解毒后的一个去向。

  规律七:国家区域危废处置中心、特殊危废处置中心并不是特许经营,他们投产后仍要面临市场同业竞争和价格战,只是国家财政对此类项目提供了部分建设资金补助而已。

  规律八:危废资源化碳排放效益是趋势更是长期发展方向,对多数企业而言远水解不了近渴,细分领域的隐藏冠军可以在这方面下大功夫。

  规律九:危险废物投资引导性公告长短期效应尚未显现一部分想进入危废行业的,仍然沿袭了过去危废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那些已经看跌危废行业的,仍然不会投资政策鼓励的项目;现有危废项目技术提档升级,资源化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仍然是少数中的少数。设备更新政策对危废项目而言,局部低值低价设备更新,或有企业参与;现有设施大改大动类更新,企业往往由于无法决策而搁置。

  规律十:当前危废新改扩建项目可以申请国家污染治理项目资金补助,但项目建设投资的初衷不应奔着这个目的而去。

  规律十一:活下来才有明天,如何活下来才是重点,过度强调行业下一阶段是暴利还是微利对企业当前经营无益。

  规律十二:危废行业周期注定了当下的阶段性困难,同时也蕴藏着发展机遇。市场供需关系调整需要时间,机会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公平的,顺势而为,迎难而上才是正道。作者:成都环服科技蒋太波。

●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suggestions.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es and legal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investment, trading, operation and other acts accordingly shall be borne by oneself.

● All works marked "Source: 铭炭网" on this website shall not be reproduced without permission. We reserves the right to pursue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violators according to law.

● The content provided free of charge by this website indicates the source other than 铭炭网,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rticles, pictures, videos, etc., generally from other public channels,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o delete. Their public display on our website is for the purpose of sharing more information with the industry, not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or to achieve commercial interests. If other media, websites or individuals use the aforementioned content, they must indicate the original source and provenance of the work, and bear their own legal 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