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内卷式”竞争是环保行业的机遇

中国环境
03/20/2025
Read count:8780
Reading font Large Middle Small

“内卷式”竞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这些要求直指当前不少行业中存在的顽疾——低价、低质竞争。

【内卷式竞争】

一、“内卷式”竞争消耗资源,项目质量下降,牺牲环境效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主要针对的是当前一些行业中存在的非理性竞争现象。这种竞争不仅消耗资源,还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环境领域,‘内卷式’竞争可能表现为企业为争夺项目而压低价格,忽视环境标准,导致项目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行业具有公益性质,核心目标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然而,“内卷式”竞争可能导致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的环境效益,这与环保的初衷背道而驰。

近年来,第三方环保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机构在进行“内卷式”恶性竞争。

在危险废物处置领域,近年来,江西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陆续发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引导性公告,建议社会资本投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时,应充分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市场调研,避免产能闲置、减少资源浪费。产能过剩不仅直接导致危险废物市场“价格战”,也对企业运营、产业生态带来不利影响。以危险废物处置龙头企业东江环保为例,今年1月23日,企业发布全年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1月—12月预计续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5亿元至-7.05亿元。东江环保表示,2024年,危险废物行业仍然面临激烈竞争,无害化废物收运价格继续下降,加上新项目转固投产带来的大额折旧摊销及各项资产减值影响,公司经营承受着极大压力。

“环保产业近年来深受‘内卷’之苦。我认为,‘内卷式’竞争既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更不符合经济规律,必须从顶层设计、制度规范、法律完善再到行业自律等方面着手彻底清除。”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告诉本报记者,“内卷式”竞争更多的是“卷”无序竞争、卷价格,是对质量、安全和科研创新的轻视,既不利于科技创新,也不利于产业创新,更不利于从业人员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整治“内卷式”竞争是环保行业的机遇

“我们并不反对竞争,良性、有序的竞争是好竞争,恶性、无序的竞争是坏竞争。我们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良性竞争。”刘怀平坦言。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曾向全国两会提交《关于遏止环保行业恶性竞争的提案》,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联合遏制环保行业的恶性低价竞争行为。

为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2024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聚焦发挥招标投标竞争择优作用,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

2024年1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在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开展推动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推进优质优价采购。一些地方也先行先试,如江西省赣州市推出采用“合理低价+择优选择法”的方式开展招标。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当地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进程迈出关键一步,有助于推动优选有实力的企业、遏制“围标”“串标”现象。

“低价中标的现象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目前,环保产业主要面临技术突破难、成本较高等多重挑战。一方面,许多环保企业仍依赖传统技术,难以满足新的节能减排和减污降碳标准要求,导致经济效益不高。另一方面,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部分企业面临应收账款高企的局面,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而市场的一些无序竞争也会引发如低价竞标导致质量下降等问题。”郭承站表示,整治“内卷式”竞争对环保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郭承站认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策“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他建议,推动建立更完善的政策、金融、技术服务体系,广泛为企业开展服务,同时要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suggestions.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es and legal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investment, trading, operation and other acts accordingly shall be borne by oneself.

● All works marked "Source: 铭炭网" on this website shall not be reproduced without permission. We reserves the right to pursue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violators according to law.

● The content provided free of charge by this website indicates the source other than 铭炭网,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rticles, pictures, videos, etc., generally from other public channels,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o delete. Their public display on our website is for the purpose of sharing more information with the industry, not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or to achieve commercial interests. If other media, websites or individuals use the aforementioned content, they must indicate the original source and provenance of the work, and bear their own legal 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