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开展活性炭吸附设施现场帮扶行动

中国环境
2025-07-28
阅读次数:7798
阅读字体

连日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活性炭吸附设施专项帮扶行动,把提升活性炭吸附设施“净化效能”作为筑牢大气污染治理防线的有力抓手,通过聚焦活性炭吸附设施运行痛点,精准“把脉问诊”,推动吸附效率“满血复活”。

在位于川姜镇的南通某纺织有限公司,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执法六局执法人员冒着酷暑开展现场帮扶。“这里面的活性炭呈现出超期服役的现象,长期不换就会‘过劳失效’。”执法人员发现企业存在活性炭更换周期超期问题,当即向企业负责人指出,活性炭“超期服役”,吸附孔隙被污染物填满,便会陷入“饱和罢工”状态,此时用PID检测仪检测活性炭箱前端与后端管道浓度,往往出现前后端数值变化极小,甚至后端浓度反超前端的情况。更加需要重视的是,如果企业废气处理设施未运行时,检测到后端浓度过高,多是饱和活性炭在高温暴晒下发生脱附,原本吸附的污染物重新释放,反而加剧污染。针对这类问题,执法人员明确要求企业立即更换活性炭,并同步采取遮阳、通风、降温等措施,避免脱附风险,让活性炭“重启”吸附功能。

“这家企业由于活性炭量不足,直接导致吸附被动,如同人‘没吃饱饭’,没有力气干活。”在南通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执法人员发现企业虽然按时更换活性炭,但因装载量偏少,吸附容量先天不足,导致去除效率始终“不在线”。帮扶行动中,执法人员对活性炭使用量大的企业重点排查时发现,这类企业常因“节省成本”减少装载量,使得废气与活性炭接触不充分,吸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执法人员督促该企业按规范增加装载量,确保活性炭“吃饱喝足”,保障吸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在整个活性炭吸附设施帮扶行动中,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以着力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己任,针对每个细节不规范问题,与企业相关人员现场交流。“这家企业工艺不对,处理流程不匹配,吸附‘南辕北辙’,除了活性炭自身状态,废气处理工艺不合理也会让吸附效果‘跑偏’。”执法人员在体检中发现,部分企业虽活性炭更换及时,量也充足,但因工艺设计与废气性质不匹配,比如,高浓度、高湿度废气直接进入活性炭箱,或预处理环节缺失导致污染物未被有效拦截,都会让活性炭“有劲使不出”。对这类企业,执法人员不仅要求调整活性炭使用方式,更指导其优化废气处理流程,比如增加预处理装置、调整进气速率等,让工艺与活性炭“适配协作”,切实拉满吸附“进度条”。

“此次专项行动,通州生态环境局共帮扶企业30家,通过‘检测—诊断—整改’闭环管理,直指活性炭吸附设施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局长邵向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