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主旨报告环节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解强以“煤基磁性活性炭的定向制备”为题,分享了团队针对黄金冶炼废液中活性炭易粉化流失、回收困难等问题开发的煤基磁性活性炭定向制备技术,该技术通过引入双功能添加剂,在活性炭成型过程中同步实现孔隙结构调控与磁性赋予,在保持高吸附性能的同时具备优良磁响应性,为活性炭的高效回收与循环使用提供关键技术路径。中国黄金集团环保研究所研究员杨明远作“炭基贵金属物料资源化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及应用”报告,指出在黄金冶炼碳浆法工艺中,活性炭的再生与循环利用,对金、银回收率提升至关重要,目前国产活性炭在强度、吸附容量及金吸附性能方面与进口产品仍存差距,需着力突破活性炭强度与吸附性能平衡、微孔结构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瓶颈,并优化解吸、电解与热再生工艺,减少贵金属流失,推动行业降本增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以“普适性贵金属相转移萃取技术”为题,阐述了新型萃取机制在提升贵金属回收效率方面的潜力与前沿探索情况,介绍通过十二胺—乙醇体系,在室温条件下可实现金、银、铂、钯等多种贵金属离子95%以上的高效萃取,兼具节能、快速与操作简便的优势,目前该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在纳米材料制备与资源回收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正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以推动产业化进程。
PART.02
自由发言环节
与会专家围绕微孔与介孔结构的平衡、吸附选择性与传质阻力的协调、再生循环稳定性的提升路径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其中,清华大学教授马永亮建议在黄金冶炼废液处理工艺中可引入逆流吸附技术,通过优化浓度梯度提升吸附效率与出水达标率。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王树青表示,当前应着力推进活性炭全链条资源化利用,在原料选择方面需综合考量生物质炭的成本可控性与石油焦的资源集中优势,推动形成多元互补的原料供应体系,建议在XRD等先进表征手段的应用与数据解析等方面加强产学研协作,为高性能活性炭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总经理何志军表示,随着协同冶炼模式的发展,企业正着力处理含金、铜、银等多金属复杂物料,亟需突破传统工艺限制,未来将积极推动跨行业技术融合,探索更经济高效的活性炭应用与贵金属回收路径,实现技术跨界赋能与产业协同升级。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吸金活性炭材料国产化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实现黄金冶炼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快突破吸附性能、再生效率与工程稳定性等关键瓶颈。建议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构建从材料研发、中试验证到标准制定、产业推广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助力我国黄金工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会后,专家们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实地考察,了解吸金活性炭材料在黄金冶炼废液处理中的研发进展与工程化应用情况。